姓名 | 招生类别 | 工作单位 | 姓名 | 招生类别 | 工作单位 |
梁晓琴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 刘媛媛 | 专硕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王燕华 | 专硕 | 潍坊市人民医院 | 吕建平 | 专硕 | 潍坊市人民医院 |
周广东 | 学硕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刘豫 | 学硕 | 上海软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王明松 | 学硕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王贤松 | 学硕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刘凯 | 学硕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章一新 | 学硕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王晓云 | 学硕 |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 赵海光 | 学硕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
白南 | 学硕和专硕 | 临沂市人民医院 | 王海涛 | 专硕 | 威海市立医院 |
徐潇 | 学硕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
|
|
|
校内导师
梁晓琴,女,1974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邮箱:liangxq2002@163.com。
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整形美容外科工作,在眼整形与美容、面部年轻化、脂肪移植、私密整形、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综合治疗等方面有较深的理解和造诣。近5年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美线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整协瘢痕医学分会委员,中整协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山东省整形美容质控中心副主委,山东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委员,潍坊市医学会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刘媛媛,女,1981年02月出生,青岛大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邮箱:ly1981sg@163.com。
致力于临床一线工作近20年,擅长面部年轻化手术、五官整形、微整注射、体表良恶性肿瘤切除及创面修复、瘢痕畸形整复以及皮肤光电类治疗。目前担任的社会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脂肪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颅颌面分会理事、山东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青年学组委员、潍坊市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专业常务委员。主持及参研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1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地市级及校级课题项目6项。参与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3篇,北大核心期刊3篇。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1位次)。
王燕华,女,1970年7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潍坊市人民医院美容整形科主任。邮箱:sunmini2010@126.com。研究方向:病理性瘢痕的综合治疗,美容心理学自我体像方向。完成及参与完成科研课题7项,分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中华级论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整形美容分会副主委,潍坊市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主委,潍坊市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学会副主委。
吕建平,女,1971年6月出生,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潍坊市人民医院美容整形科副主任,邮箱:1374340912@qq.com
1996年本科毕业于潍坊医学院,2007年获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硕士学位。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学习。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整形美容分会委员、潍坊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医学会医疗美学与美容学会委员,潍坊市医师协会医学美容分会委员等。
从事整形美容的医教研工作29年,擅长美容整形外科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复杂眼整形手术有独到的见解。开展的新技术有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在美容整形外科的应用,全面部自体脂肪精细充填技术。负责科室科研教学工作,在临床带教中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不同特长的学生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其潜力,培养下级医师对本专业的热爱、对病患的关心。
现主持市级课题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收录2篇;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参编著作3部;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
校外导师
周广东,男,1972年10月出生,组织工程专业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多项国家863、973项目/课题负责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主攻骨软骨再生核心技术及其临床转化研究26年,在软骨/骨再生核心技术、组织再生调控机制、微环境仿生模拟、大动物缺损修复、再生技术临床应用及产业转化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关节、耳、鼻、鼻甲、睑板、气管、唇腭裂、半侧颜面萎缩等等多种骨软骨缺损与先天畸形再生修复重建的临床转化突破,开创了活体组织再生再造全新治疗模式,累及启动各类活体组织再生技术临床转化研究22项,已完成各类骨软骨缺损再生修复与畸形矫治300余例,在国内外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全面带动了干细胞、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系列核心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产业转化,2022年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主要学术成果:作为项目/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 (2项)、973计划(2项)、863计划 (3项)、自然科学基金(8项)等4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人才培养计划;已累计发表SCI论文220余篇,其中10分以上SCI论文80余篇,总IF>1800分;参编专著9部(含国际1部);申获专利100余项;国际学术会议特邀发言及大会发言50余人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康复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康复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等多项科技成果奖励;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技术带头人、医学领军人才、曙光学者、青年科技启明星(含跟踪)、优秀青年教师、上海交大晨星学者等18项人才培养计划;获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优秀青年教师、新长征突击手、卫生局先进工作者等10余项个人学术荣誉称号。主要学术职务包括: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再生医学材料分会副主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常委;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生物医学理事会理事;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首届基础与材料学组委员;中国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软骨修复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等。
刘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工程学博士。2008年就职于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直从事组织工程软骨新技术开发及临床转化研究,为国际首例组织工程人耳形态软骨临床转化做出重要贡献(该工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组织工程领域又一里程碑”,并入选2018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engineering,eBiomedicine,biomaterials等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多篇SCI论文,申请PCT专利5项,申请发明专利16项。获“中英创新领军人才”(牛顿基金会资助,中国入选10人)、“林岛学者”(盖茨基金会资助,中国入选25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等称号;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四完成人;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委会再生医学转化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头颈部组织修复与再生学组委员,《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整形美容杂志》编委。
王明松,男,1972年5月出生。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胸外科科主任,邮箱:13764517021@163.com
从事胸心血管外科专业20余年,主刀完成普胸各类手术8000余例,现每年施行胸外科手术1000余例,擅长胸外科各种术式。科研上致力于肺部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新型合金材料在胸壁重建中的机制研究,组织工程在气管应用及机制研究、胸壁畸形发生发展研究。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年上海市创新医疗器械应用示范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创新药械产品应用示范项目等数项省部级项目。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毕业4名,主编和参编写著作多部。
社会任职: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现任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胸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低温冷冻活检及微波消融活检关键技术副主委。
王贤松,男,1979年8月生,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再生医学材料分会委员。邮箱:wonderluis@126.com。
研究方向为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组织再生微环境仿生与调控、稳态维持及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3项,共发表SCI论文9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6项,28项已获得授权。
刘凯,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修复美容外科科副主任,美容外科专科主任,上海整复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美国艾尔建公司、法国高德美公司注射类玻尿酸产品讲师、中国台湾双美胶原产品讲师。
协会任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海峡两岸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SMAS面部年轻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领域:外科学整形美容领域工作30年,擅长以皮肤组织扩张结合细胞和组织外囊泡技术为核心的鼻再造和面部器官重建,唇裂鼻畸形矫正,美容鼻整形和眼整形,面部年轻化的注射和手术以及各种注射充填物并发症治疗等。
学术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863”课题子课题一项以及多项各级课题和横向课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3篇,中文论文20余篇;参编中文专著5本,中文教材3本,英文专著2本;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转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次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
章一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行政副主任、重建显微外科专科中心主任、瘢痕综合治疗专科主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2018年美国显微重建外科学会ASRM Godina Award(显微重建外科界的诺贝尔奖,中国大陆学者第一次获得)。202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长期致力于组织修复与显微重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②瘢痕的整形与修复,严重烧创伤后颜面组织器官及躯干和四肢的修复与再造等;③纳米材料在新型透皮给药,血管神经新型纳米造影剂研发;④组织工程软骨与复层皮肤构建及其在组织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近5年主持了国家和地方科技发展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SCI收录10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主编主译专著7部,参编专著5部。目前学术任职包括亚太瘢痕医学协会(APSSM)主席,亚太重建显微外科协会(APFSRM)副主席,亚太创面协会(AWCA)学术执委,世界重建显微外科协会 (WSRM),提名委员会,世界整形美容修复协会 (IPRAS)会员,美国重建显微外科协会 (ASRM)委员,美国手外科协会(ASSH)会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慢性创面显微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组织再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担任含PRS(整复外科领域NO.1)在内四本SCI杂志编委,《组织工程与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主编,《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总编,《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烧伤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委。
在研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72222,自组装纳米HA-IR808光敏剂经皮靶向递送增强光动力/光热协同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实验研究,2022/01/01-2025/12/31。
申康发展中心三年行动计划,SHDC2020CR2045B,应用自体微组织工程化软骨技术精准化预制、重建鼻及相邻颌面复合,240万,2020.10.01-2022.09.3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交叉基金,评估可溶性HLA-E与瘢痕疙瘩术后转归的相关性,40万,202301-202512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章一新-上海市领军人才,160万,202203-20250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DPP4抑制剂联合手性可溶性微针协同调控淋巴水肿纤维化的研究,100万, 202401-202612
王晓云,女,1972年07月生,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整形外科主任。邮箱:gaokongliuyun@126.com。
研究方向聚焦于干细胞软骨再生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作为子课题骨干专家完成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在研十四五课题1项(子课题骨干专家);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0余篇(JCR Q1区8篇,总IF>80分);第一发明人授权技术发明专利2项。现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眼美容整形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眼整形专家,中国医药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细胞治疗技术和设备学组委员等。
赵海光,女,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整形美容科主任,邮箱:sevilla0807@163.com。
原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曾于比利时鲁汶大学及加拿大 UBC 访问交流,于 2021 年作为青岛市卫生健康骨干人才引进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22 年当选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专业特长包括整形与修复重建、病理性瘢痕的综合治疗、血管性疾病的微创治疗、激光美容等。研究方向主要为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中国瘢痕疙瘩治疗临床指南》、《瘢痕早期治疗全国专家共识》等的撰写。主要学术任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继续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女医师协会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ASJ 中文版杂志编委、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等。多次作为演讲嘉宾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主持及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50 余篇,获批专利 10 余项。
白南,女,1974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沂市人民医院医学美容整形中心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邮箱:cherrycrazy@163.com。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整形美容外科工作,在眼鼻整形与美容、面部年轻化、体表肿物诊治、瘢痕整复及预防、血管瘤综合治疗等方面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在首届双美杯胶原蛋白美塑疗法技能大赛中荣获全国九强医师称号,荣获第三届中国眼整形金刀奖大赛北方、西南赛区亚军,全国总决赛最佳设计奖。
近5年来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1项,主持市级课题2项,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2019年获临沂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7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累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一种用于面部整容后消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1100208754 第一参与者;《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0105991661 第二参与者。撰写论著:《现代瘢痕学》(第二版)参编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瘢痕整形美容外科学》编委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因出色的临床及科研能力,担任临沂市医师协会医疗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整形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眼整形美容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美线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整形分会常委、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损伤救治康复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眼整形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学分会委员、临沂市医学会第六届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临沂市首批健康教育专家。
王海涛,男,1978年11月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山东省卫生应急专家成员,威卫工匠,威海知名医师,威海首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 邮箱:haitaowang1122@126.com。
2002年7月以山东省优秀高校毕业生的称号留校任教,2003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省立医院攻读烧伤整形外科硕士,2006年7月硕士毕业来我院工作, 2010年1月前往中国医科院整形外科医院进修,2013年6月考入山东大学省立医院攻读烧伤整形外科博士。20余年的工作经历造就了诊治整形美容外科疾病的丰富经验和精湛手术技巧;擅长创伤美容整形外科、面颈部美容整形外科、胸腹部及四肢美容整形外科、会阴部美容整形外科、注射美容等微整形、扩张器技术修复组织缺损、体表肿瘤及瘢痕的治疗、先天畸形整复外科等。现任威海医学会烧伤整形学分会主委,山东医学会烧伤整形学分会副主委,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整形美容分会,山东医师协会美容医师分会、创面修复医师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美容分会、创面防治分会委员等职。
近年来以“石墨烯负载PRP ”、“脂肪干细胞”为主要研究方向,省级立项科研3项、市级立项科研5项,获省级三等奖1项、市级二等奖1项、市级三等奖2项,带教博士3人、硕士15人,在SCI、中华级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专利5项。
徐潇,女,1984年11月出生,外科学(整形外科学博士),医学博士后。Johns Hopkins大学、Wake Forest大学组织再生与干细胞实验室访问学者。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医学部眼眶病外科党支部组织委员。邮箱:13623345@qq.com。
研究方向:注射美容致视力受损的序贯治疗及透明质酸酶超选眼动脉内治疗透明质酸面部注射美容致视力受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ADSCs外泌体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用及机制研究;基于数字化3D技术精准量化自体脂肪移植矫正创伤性眼球内陷畸形的研究等。主持承担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1项,医院级别课题4项,参与多项国自然面上项目、军队重大课题。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二十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著二十余篇。参与编译多部本领域专著译著。获得第四届张涤生中国整形外科优秀青年医师奖,第十二届宋儒耀整形外科青年医师论坛基础组一等奖等。兼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神经纤维瘤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学会美容医学专委会眼整形学组副组长等学术任职。《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CJPRS)》《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PAR) 》杂志编委,《Burns》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Journal of Cosmetic and dermatology》杂志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