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校主站   /   附属医院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导师介绍
2025年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
发布者:临床医学院    发布时间:2025-02-13

姓名

招生类别

工作单位

姓名

招生类别

工作单位

赵永红

专硕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李凤良

专硕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孙红立

专硕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刘希华

专硕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聂纪伟

专硕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赵约翰

学硕和专硕

潍坊市人民医院

刘宗和

专硕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王延祜

专硕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杨玉涛

专硕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陈旭

专硕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田秀丽

专硕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吴珩

学硕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校内导师

 

赵永红,女,1970年7月出生,学士学位,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业务副院长,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学科负责人,邮箱zyh6232166@163.com。

毕业于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情绪障碍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心理治疗。曾到英国莫兹利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修学习。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3部,主持市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科研课题2项、市级科研课题10余,5项获得潍坊市科技进步奖。分管医院教学工作,担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教师长期从事规培学员与研究生的带教工作,目前培养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学位研究生6名。

主要学术兼职: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精神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残疾人康复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患者安全管理协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心身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委员、潍坊市医学会第五届精神科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潍坊市预防医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医师”“山东省抗疫先进个人”“潍坊市先进工作者”及潍坊市“金牌医生”、潍坊市“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

 

孙红立19846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兼职讲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科副科长,邮箱:18765366454@163.com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抑郁症发病机制,精神康复。参加省级课题1项、博士后课题1项,主持市级课题3项,参与市级课题9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三等奖2项,发表 SCI 1篇,论文21篇,获得《精神医学杂志》第二届齐鲁杯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1项。主编著作3部,参编2部。

学术兼职:山东省医师协会精神卫生专委会常务委员山东省患者安全管理协会精神卫生专委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潍坊市医师协会常务理事、潍坊市医学会精神科学专委会副主委、潍坊市预防医学会心理危机干预专委会副主委、潍坊市精神科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等。

获得荣誉:先后获得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精神卫生工作岗位技术能手”、山东医务工会最美女职工“全市心理咨询岗位技术能手“全市精神卫生工作岗位技术标兵”“最美巾帼战疫标兵“全市重大传染病防控技能大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医学院2021-2022学年实践教学优秀班主任”潍坊市精神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城创建工作先进个人”,予记功表彰。

 

聂纪伟,男,1979年10月出生,医学学士,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四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院党支部副书记,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兼职讲师,医院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创新团队带头人,潍坊市青年医学托举人才,邮箱:30490043@qq.com。

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相关情绪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等。主持/参与市级科研课题7项,获潍坊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目前承担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基于脑电量化分析技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疗效预测研究》。发表多篇国家级论文,主编著作2部,代表著作《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学术兼职:山东省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潍坊市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潍坊医学会医师协会理事、潍坊市预防医学会心理危机干预专委会委员、潍坊市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先后荣获“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被潍坊市卫建委授予“最美抗疫医生”“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刘宗和,男,1980年3月出生,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心身医学科负责人,山东省老年健康专家库专家成员,心理治疗师,潍坊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人,邮箱:sdwflzh0905@163.com。

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老年精神医学、心身医学。完成市级科研课题2项,在研省级科研课题1项、市级科研课题1项。目前以第一研究者承担课题:潍坊市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逍遥散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发表多篇国家级论文,代表性著作有《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文拉法辛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度洛西汀对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研究》《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脑出血后抑郁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伴发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分析》等。

学术兼职: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头晕/眩晕疾病与前庭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委员、潍坊市预防医学会第一届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获得荣誉:曾荣获“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潍坊市五一劳动奖章”“潍坊市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杨玉涛19831月出生,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一科副主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讲师、济宁医学院兼职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潍坊精神病鉴定专家成员,邮箱:yangyifan22@163.com

毕业于济宁医学院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后攻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精神病学、睡眠障碍等。潍坊市青年医学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潍坊市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项目负责人、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行为问题创新团队带头人。先后主持市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市级科研课题8项,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获潍坊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

学术兼职: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催眠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学术发展组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精神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潍坊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潍坊市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资源库后备人才、潍坊市预防医学会第一届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预防医学会第一届心理危机干预委员会委员等。荣获“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田秀丽,女,1984年8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法医精神病鉴定人,硕士生导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抑郁症治疗中心/儿少精神科副主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兼职讲师,邮箱jfj9110@126.com。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常见情绪及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及心理治疗。曾到南京脑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安定医院研修学习。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市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科研课题1项、市级科研课题6项,2项获得潍坊市科技进步奖。擅长儿童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并对儿童青少年各种心理及行为问题提供心理咨询。

主要学术兼职: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委员、潍坊市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专委会委员。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先后荣获“潍坊市职工创新创业能手”“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凤良,男,1982年12月出生,医学学士,中共党员,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抑郁症治疗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兼职讲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师邮箱:zjylfl@126.com。

毕业于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长期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研究方向:抑郁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主持/参与市级科研课题3项,获潍坊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多篇国家级论文,主编著作1部,代表著作《常见精神科疾病治疗与康复》。作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兼职教师,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学术兼职:山东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组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精神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潍坊市医学会心身委员会委员潍坊市预防医学会第一届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预防医学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得荣誉:参加工作17年来,先后荣获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实践教学优秀老师潍坊市卫生健康系统最美抗疫医生、潍坊市心理咨询师技能竞赛优秀奖、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记功二次,2023年9月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支援1年

 

刘希华,男,198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兼职讲师,潍坊市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精神康复科专科带头人,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二科中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邮箱:lxh9621991@126.com。

本科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后攻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常见精神疾病的诊疗,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等。主持科研2项,参与科研4项,一项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在研课题《隔物灸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学术兼职: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精神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心理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潍坊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潍坊市预防医学会第一届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得荣誉:国家卫生部灾后心理危机资源库成员、山东省中医药科技专家库专家、潍坊市首届卫生系统百名后备人才、潍坊市科技局医学类专家库专家、潍坊市最美抗疫医生,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

 

赵约翰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潍坊名医,潍坊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带头人,精神科规培基地主任。

长期从事精神卫生和临床心理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诊治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与治疗。研究方向:强迫症及强迫谱系障碍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分类及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森田疗法专委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心理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疼痛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潍坊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潍坊市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潍坊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心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潍坊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强迫症个体与团体治疗专家。潍坊市心理咨询师大赛个人第一名,富民兴潍劳动奖章。主持省卫健委、市科技局课题6项,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第一位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论文6篇。

 

校外导师

 

王延祜1973年11月出生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部主任,邮箱:yanhuwang@126.com。

长期从事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研究方向为临床精神医学、精神疾病防治与社区精神卫生。曾参加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与挪威医学会精神科人权及伦理学高级培训、中国澳大利亚精神疾病社区预防及健康教育培训、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与疾病负担研究、泰国国际社区精神卫生研修等。近三年承担科研课题5项,主持厅局级课题3项,主持自筹药物研究实验1项,参与山东医学会有组织的科研课题1项,获得山东省卫生政策研究重点课题一等奖及二等奖,山东省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总工会“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精神卫生工作岗位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山东省疾病控制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医师协会“山东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社会精神医学学组委员、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社区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预防医学会理事会理事、山东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院管理协会精神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精神医学杂志》编委、《山东医专学报》编委等兼职。

 

陈旭19759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邮箱:ch99jn@163.com。

2014-2015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修,2015年获山东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精神药理学、睡眠障碍及物质滥用。先后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承担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得山东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2项,山东大学优秀临床教师。

学术兼职:滨州医学院、济宁医学院、承德医学院硕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客座研究学者、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神健康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焦虑障碍协作组委员、山东省神经科学学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山东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物警戒杂志》和《精神医学杂志》编委。

 

吴珩,女,1984年6月出生,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博士,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医疗部主任,邮箱:hengwu@tongji.edu.cn

1.教育经历

1)2011-11 至 2014-01, 德国弗莱堡大学(中德联合硕博项目), 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 博士

2) 2010-09 至 2013-06, 同济大学(中德联合硕博项目),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硕士

3)2002-09 至 2007-06, 同济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2.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聚焦躯体症状/疾病患者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机制探索以及心身整合干预,擅长躯体症状相关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的药物及心理整合式干预。

3.承担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NO.2023YFC2506205,抑郁症共病躯体疾病预防复发的分级预警与干预模式构建推广2023/11-2026/10、54.57万元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No.82001313,肠道P.merdae菌调控T细胞分化介导脊髓损伤后抑郁的机制研究,2021/1/1-2023/12/31、24万、结题、主持;

3)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Shanghai Pujiang Talents Program),No.16PJD042,中美精神卫生中心立法影响精神科医患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A cross cultural study of the Sino US mental health laws and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2017/01-2020/12、10万、结题、主持;

4)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计划项目(Youth Teacher Program of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No. 201306265067,2014/09-2015/09、在美生活费、结题、主持;

5)上海市卫生局青年项目 (Youth Project of Shanghai Municipal Bureau of Health),No. 20134Y205,转化医学促进临床学科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2013/07-2014/12、0.5万、结题、主持。

4.代表性论著

1)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专科分会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学组躯体症状障碍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中华精神科杂志执笔人

2Wu H, Manglike A, Chen Y, Liu Z, Fritzsche K, Lu Z.(2023). Scoping review update on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that includes additional Chinese data. Gen Psychiatr, 36(3), e100942. 共同第一作者 IF:11.9

3Wu X, Wu H, Sun W, Wang C. Improvement of anti-Müllerian hormone and oxidative stress through regular exercise in Chinese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Hormones (Athens). 2021 Jun;20(2):339-345   共同第一作者 IF:3.419

4Chen Y, Fink P, Wei J, Toussaint A-K, Zhang L, Zhang Y, Chen H, Ma X, Li W, Ren J, Lu W, Leonhart R, Fritzsche K and Wu H (2021)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Whiteley Index-8 in Chinese Outpatients in General Hospitals.Front.Psychol.12:557662 .通讯作者 IF:4.232

5Yang X, Zhang W, Wu H, Fu S, Yang J, Liu S, Zhao Y, Zhang X, Liu J. Downregulation of CDK5 Restores Sevoflurane-Induc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by Promoting SIRT1-Mediated Autophagy. Cell Mol Neurobiol. 2020 Aug;40(6):955-965. 共同第一作者 IF:4.231

6Chen Y, Fang X, Shuai X, Fritzsche K, Leonhart R, Hoschar S, Li L, Ladwig KH, Ma W, Wu H.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Major Depression Inventory (MDI) as a Depression Severity Scal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Findings From the MEDEA FAR-EAST Study. Front Psychiatry. 2019 Jul 18;10:493.  通讯作者 IF:5.435

7H Wu, Fritzsche, K. , SchaeFert, R. , Leonhart, R., Zhang, Y. , & Larisch, A. . (2015). Quality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patients with high somatic symptom severity in china.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23(6), 632. 第一作者 IF:3.006

8Wu H, Zhao X, Fritzsche K, Leonhart R, Schaefert R, Sun X, Larisch A. Quality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patients with high somatic symptom severity in China. Complement Ther Med. 2015 Feb;23(1):23-31 第一作者  IF:3.335

9Wu, H. , Zhao, X. , Fritzsche, K. , Salm, F. , & Schaefert, R. . (2014). Negative illness perceptions associated with low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status in general hospital outpatients in china. 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 19(3), 273-285. 第一作者 IF:3.898  

5.获奖情况

1)第九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二等奖      

2)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五四奖章      

6.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学组副组长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身医学研究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精神心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与临床心理分会委员

上海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理事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中德心身医学校友联盟导师组成员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候选分析师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加州精神分析新中心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继续教育讲师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