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招生类别 | 工作单位 | 姓名 | 招生类别 | 工作单位 |
路中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李晶晶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黄琰 | 专硕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王文浩 | 专硕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孙秀梅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王帅 | 学硕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李家秋 | 学硕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薄其付 | 专硕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郭璐 | 专硕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张学德 | 专硕 | 潍坊市人民医院 |
王文辉 | 专硕 | 潍坊市人民医院 | 刘淑真 | 专硕 | 潍坊市人民医院 |
于金明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胡漫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王琳琳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郑方超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杨明 | 学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邢力刚 | 学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黄伟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王海永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刘洁 | 学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李慧慧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韩晓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邢立杰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李娟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高爱琴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刘炬 | 学硕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王俊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杨昆宁 | 学硕 |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 | 刘杰 | 学硕和专硕 | 济南市中心医院 |
魏红梅 | 专硕 | 青岛市中心医院 | 张楠 | 学硕和专硕 | 济南市中心医院 |
李敏 | 学硕 |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 张金岭 | 专硕 | 临沂市人民医院 |
宋青翠 | 专硕和学硕 | 聊城市人民医院 | 刘健楠 | 学硕和专硕 | 烟台毓璜顶医院 |
陈剑 | 学硕和专硕 | 烟台毓璜顶医院 | 孙萍 | 专硕 | 烟台毓璜顶医院 |
曹丽丽 | 专硕 | 淄博市中心医院 | 宋海平 | 专硕 | 青岛市中心医院 |
全艳春 | 专硕 | 临沂市人民医院 | 朱晓松 | 学硕 | 临沂市人民医院 |
陆玉成 | 学硕 | 临沂市人民医院 | 朱健 | 学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孟雪 | 学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尹永硕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鞠芳 | 专硕 | 青岛市中心医院 | 梁婧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李振江 | 学硕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仲晨 | 专硕 |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
闫丽 | 专硕 | 临沂市人民医院 | 孙杰 | 学硕 |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胡旭东 | 学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魏玉春 | 学硕和专硕 | 山东省肿瘤医院 |
校内导师
路中,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科主任,潍坊名医,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邮箱:luzhong@sdsmu.edu.cn hulc@sdsmu.edu.cn
目前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委会副主委,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等。
李晶晶,女,博士,副主任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山东省医学会青年托举人才,鸢都学者,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医疗卫生领域技术经理人。博士毕业于澳门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等7项,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篇,包括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Genes &Diseases等,总影响因子>130。总文章引用次数:562。 2016年,获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Young Oncologist Travel Grant奖励;2020年获得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研发奖。擅长治疗卵巢癌及其他泛妇科肿瘤的化疗及免疫治疗、晚期肿瘤个体化治疗、泛妇科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及并发症处理。科研专注于肿瘤临床药理及利用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揭示肿瘤致病因素及肿瘤精准免疫治疗。
黄琰,女,主任医师,肿瘤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邮箱:hyan5619@gmail.com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访问学者。兼任: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分会副主委、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诊断学分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潍坊市抗癌协会大肠癌分会委员。擅长:乳腺癌、肺癌及消化道肿瘤等多种瘤种的诊断和综合治疗,针对每位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培养肿瘤学硕士研究生10余名,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
王文浩,男,1987年2月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综合科,邮箱:wangwenhao@sdsmu.edu.cn。
毕业于山东大学,入选潍坊市青年医学人才托举工程。擅长肿瘤疾病的综合诊疗、微创治疗、缓和医疗。研究方向为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侵袭与转移、肿瘤生物信息学分析。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收录8篇,参编著作3部,主持厅局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3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兼任山东省科技专家库专家,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肿瘤消融分会常务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肿瘤精准医学专委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治疗专委会委员,山东省医院协会肿瘤多学科整合诊疗专委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医文融合专委会委员,《现代肿瘤医学》杂志青年编委。
孙秀梅,女,1975年9月出生,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肿瘤学教研室, 副教授,邮箱:sunxiumei8666@126.com
自2000年7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工作,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曾在《临床肿瘤学杂志》《山东医药》《临床内科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国新药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医学导报》《现代医药卫生》《ONCOLOGY LETTERS》《Nano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专业文章十余篇。曾获得过山东保健科技学会科学技术奖、潍坊市科技局奖项、山东医学科技奖、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10余项。培养研究生3人,毕业3人。
王帅,男,1980年7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副主任,放射肿瘤学规培基地教学主任,邮箱:sdwftcmws@163.com。
中共党员,博士后,潍坊市肿瘤精准放射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肿瘤放疗基础与临床研究、肿瘤生物信息学分析、肿瘤预后预策模型建设。承担项目: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卫健委等多项课题。发表SCI论文20余篇。山东省医师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放疗专委会委员,潍坊市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潍坊市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从事肿瘤专业近20年,在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运用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的精确放疗技术治疗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消化道肿瘤,后装放疗治疗妇科肿瘤,擅长放疗结合化疗、靶向、免疫、粒子植入、消融等综合治疗。
李家秋,男,1987年11月出生,博士学位,副教授,肿瘤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研部副主任,邮箱:lijq@wfmc.edu.cn。
毕业于浙江大学肿瘤学专业(硕博连读),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鸢都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于金明院士工作站实验室负责人。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表观遗传学及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面上项目1项,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10余篇(其中top一区2篇),发表SCI合作论文10余篇,首位获得潍坊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临床协作分会委员,潍坊市抗癌协会委员。
薄其付,男,1979年8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科副主任,邮箱:qifu0821@163.com。
毕业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研究方向恶性肿瘤的诊疗,擅长肺癌、乳腺癌、大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化疗、免疫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多次荣获潍坊医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实践教师、优秀住培教师等称号,主持科研项目4项,参与项目3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3篇SCI收录、1篇北大核心,获山东省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编写著作2部。兼任为山东省肿瘤质控专家组成员肿瘤微创治疗方向专家,山东预防医学会肿瘤风险评估与控制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委员、潍坊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
郭璐,女,1982年4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glu2001@163.com。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院工作,擅长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诊治。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医院、山东大学、山东省肿瘤医院研修学习。山东省抗癌协会化疗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肿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承担参与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课题多项,参与课题多次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发表论文多篇。
张学德,男,1978年1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邮箱: zxd1978cn@163.com。
2000年本科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7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获肿瘤学硕士学位,2014于西安交通大学获肿瘤学博士,先后在济南市第六人民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等工作。2017年获聘副主任医师,2022年4月至今来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工作。
从事肿瘤内科业务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肿瘤化疗,靶向治疗等肿瘤综合治疗手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熟练掌握肿瘤的介入治疗,擅长肿瘤的微波、射频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以及恶性肿瘤血管介入治疗等肿瘤治疗手段。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 2014年以第二参与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已结题。2019年主持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已结题。2020年主持浙江省卫健委面上项目一项,目前仍在进行中。2024年主持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面上项目。
兼任多项社会兼职,2017年获得泰山医学院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20年获得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目前担任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肺癌转化医学分会常委,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个案管理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等社会兼职。
王文辉,女,1970年2月出生,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潍坊人民医院肿瘤内科,邮箱:wwh8857@163.com。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第一届乳腺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妇科肿瘤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姑息治疗分会委员;潍坊市医学会乳腺甲状腺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潍坊市抗癌协会乳腺甲状腺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著作3部,专利一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厅局级科研课题3项,其中2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业务专长:乳腺肿瘤及妇科肿瘤,在该两大系统肿瘤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肿瘤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淑真,女,1971年5月出生,硕士学位,主任医师,肿瘤学硕士生导师,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科主任,潍坊名医,邮箱:liushuzhen_wf@163.com。
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义海院士工作的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血管生成研究所访问学习。带领科室成熟开展恶性肿瘤的粒子植入、微波消融等优势技术,并开展了恶性肿瘤血管介入及输液港等多项新技术,2023年顺利开展“类器官药敏监测”并成功入选潍坊市人民医院登峰计划;分别于2022年03月及2023年7月,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科室成功入选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第一批肺癌规范化质量控制试点单位及第一批恶性黑色素瘤规范诊疗质量试点单位,作为潍坊市唯一一家试点单位入选;2023年4月,在医院党委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肿瘤科实验室联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血管生成研究所共同打造了“山东省高等学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同年9月,在医院及科室的积极推动下,曹义海院士工作站落户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实验室。
多年来一直从事肿瘤学专业领域的医疗、教学工作,擅长肺部恶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妇科肿瘤、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以及包括恶性黑色素瘤等少见肿瘤在内的多种实体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及肿瘤的微创治疗,尤其是在胸部及少见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市、省、国级课题10余项,获奖课题7项,目前在研吴阶平基金项目一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两项,在SCI、中华系列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国家级、省级多个学会中担任重要职务。
学术兼职:潍坊市科技智库入库专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分子靶向分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舒缓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绿茵沙龙肿瘤研究协作组第一届委员等。
校外导师
于金明,男,1958年1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邮箱:sdyujinming@163.com。
于金明院士是我国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率先提出了肿瘤精确放疗理念,在突破制约放疗疗效的两大瓶颈—靶区精确勾画和射线精确施照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研究成果修改了中国、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肿瘤诊疗指南。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肿瘤中心、哈佛大学肿瘤中心做访问学者4年。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自然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1项。近三年发表SCI论文108篇,累计影响因子794.7分,其中10分以上20篇。为首或为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最高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等称号。
胡漫,女,1972年9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头颈放疗一病区,主任,邮箱:hu5770@sina.com。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佳女医师,2020年任博士后合作导师,于2022年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第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放疗一病区主任,为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优秀人才、十佳科主任。哈佛大学及/麻省总医院及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访问学者。专业方向: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放疗,主攻多模态影像引导的自适应放疗。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省部厅局级项目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指导研究生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8.5分。目前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博士3人,博士后4人。兼任山东省疼痛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委会主委,山东头颈颅脑诊疗联盟执行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个体化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放射肿瘤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多个学术兼职。
王琳琳,女,1982年9月出生,肿瘤学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放疗三病区科室主任,邮箱:wanglinlinatjn@163.com。
研究方向:从事肿瘤治疗的基础与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精准诊疗工作,创新性提出智慧医学指导的肿瘤精准预后和不良反应预测,优化治疗策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00余分。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6项。
荣誉称号: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全省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肿瘤医院“十佳科主任”“十大青年科学家”;第十二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第十届济南市青年科技奖。
学术兼职: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青年理事会常委理事;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女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青年理事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姑息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郑方超,男,1989年5月出生,医学博士,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助理,邮箱:sgzhfch@yeah.net。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型)专业,山东省济南市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乳腺癌的综合诊治及耐药机制探索,师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学专家袁芃教授、钱海利教授,主持省部级课题(在研)3项,论文发表于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Biomarker Research等论文15余篇,总被引超500余次
杨明,男,1980年1月出生,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省肿瘤医院基础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青联副主席、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邮箱:aaryoung@yeah.net。
2008年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肿瘤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现任山东省肿瘤医院基础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导,兼任山东省青联副主席、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主要从事肿瘤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带领团队多年来聚焦于不同类型的非编码RNA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探索,为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和药物治疗新靶点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和科技部项目1项、包括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在内的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Lancet Onc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论文发表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其中,在肿瘤学领域权威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和放疗领域权威期刊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发表的2篇文章被选为重点推荐文章(Issue highlight)并配发编辑专题述评。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等;为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邢力刚,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为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及多中心临床研究多项,为首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为首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为“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兼立体定向放疗学组及放射生物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兼放疗学组组长、山东省抗癌协会医学物理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放疗分会常委、山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姑息治疗分会常委。专业特长:胸部肿瘤综合诊断与精确放疗,包括早期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晚期肺癌综合治疗、食管癌放射治疗、乳腺癌放射治疗、功能影像引导放疗、肿瘤个体化治疗等。xinglg@medmail.com.cn
黄伟,男,1979年2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五病区,科室主任,邮箱:alvinbird@163.com。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首届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肿瘤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公派访问学者。从事肿瘤放疗的基础与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胸部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近几年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0篇,发表在《Radiother Oncol》、《Int J Radiat Oncol Bio Phys》、《J Nucl Med》等国际主流杂志,副主编、副主译专著各1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主持结题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1项;参与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项目1项;为主(第六位)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主(第二位)获201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主(第二位)获得201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首位获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首位获2015年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为主(第二位)获2013年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获(第六位)201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1项。2018年12月荣获“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荣誉称号,2019年7月被评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王海永,男,1983年12月生,博士学位,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科主任,wanghaiyong6688@126.com
复旦大学博士,山东大学/澳门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肺癌内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为首届澳门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目前为山东省医学会姑息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青委会主任委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国家中管局省局共建重大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省级课题,并主持澳门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等人才项目;近年以第一/通信作者(含共同)先后在J Thorac Oncol,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Cancer Commun, JAMA network open, Front Immunol, Lung cancer等发表论文60余篇,JCR二区以上40余篇;近年在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世界肺癌大会(WCLC)以及欧洲肿瘤内科年会(ESMO)发表会议论文18篇。为首获得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类二等奖。为主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刘洁,女,1991年10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山东省肿瘤医院放射免疫与分子影像实验室主任助理,邮箱:linchuangliujie@163.com。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骨干人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硕士生导师,入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国家级人才培育项目”和山东省肿瘤医院学术集群-提升计划,是山东省肿瘤医院“分子影像诊疗一体化创新团队”带头人,负责分子影像平台工作。主要以“分子影像指导肿瘤精准诊疗”为方向,将成像靶点从肿瘤细胞转移到肿瘤微环境,挖掘新靶点、开发原创性探针,开展系列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核医学领域顶刊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包括Top期刊10篇,其中5篇IF>10,总影响因子180余分。主持国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以主要成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李慧慧,女,1982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教授,主诊医师,博士后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邮箱:15553103209@163.com。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学博士,山东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专业方向为乳腺癌临床与基础转化研究。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槐荫领军人才,山东省肿瘤医院首批“十百千”人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于金明科技创新基金获得者,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山东医学科技奖(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获得者,山东省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院乳腺癌多学科诊疗专家组成员。
目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院级课题十多项,作为PI及分中心PI承担二十多项国际及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二十余篇,多次在国际乳腺癌会议中进行壁报交流和口头报告,并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获优秀论文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委会等二十多项国家及省级学术兼职,为JCO乳腺肿瘤专刊及中华肿瘤防治杂志青年编委,Precision Radiation Oncology、Journal of Canc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等杂志审稿人。参编专著6本,包括《乳腺癌靶向治疗原则与实践》《乳腺疾病学》等。
韩晓,女,1983年6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内三科,邮箱:hxzbb1983@163.com。
肿瘤学博士,201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致力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研究领域包括小细胞肺癌的诊治及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在Annals of onc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数篇。主持并完成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青年基金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三五”课题及省级课题数项。2014年担任山东省抗癌协会化疗分会秘书兼委员。2017年担任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秘书兼委员。
社会兼职:2014年担任山东省抗癌协会化疗分会秘书兼委员。2017年担任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秘书兼委员。
邢立杰,女,1984年4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助理,科教外事部副主任,邮箱:xiaopiao423@126.com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血液肿瘤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尤其是在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机制以及逆转策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8-2013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获硕士、博士学位;2016-2020哈佛大学Dana-Farber癌症中心博士后。
入选了“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和“山东省优青项目”。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Leukemia、Clinical Cancer Research、Haematologica 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 15 篇,他引 600 余次, H-index 15,近五年以第一作者于血液学和肿瘤学 TOP 期刊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Leukemia、Haematologica 发表论文 4 篇。此外相关成果先后受邀于第 60 届美国血液学年会、第17和18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会议进行口头报告。研究成果获第 60 届美国血 液学年会摘要成就奖 (ASH Abstract Achievement Award)。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CSCO基金面上项目等。
目前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华肿瘤防治杂志青年编委、山东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临床肿瘤学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骨髓瘤亚专科委员、山东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李娟,女,1989年1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一期临床研究中心,科主任助理,邮箱:lijuanjinan@163.com。
201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2016年获山东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承担国自然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包括Cancer Letters、Biomarker Research等,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位)和济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六位)等;兼任山东临床肿瘤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肿瘤伦理学分会理事、山东省医院协会肿瘤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免疫学会肿瘤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高爱琴,女,1984年12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放疗三病区,科副主任,邮箱:13954196383@163.com。
山东大学肿瘤学博士,博士后,留美访问学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杰青人才,济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南市青年技术骨干。研究方向是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后基金一等资助、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课题8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 Immunother Cancer(IF:10.9)、Biomarker Research(IF:11.1)、BBA-Rev Cancer(IF:11.2)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为主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学技术一等奖、山东医学科技奖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等科技奖励,担任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干细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女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精准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协会青年理事会秘书长等学术兼职。
刘炬,男,1972年5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邮箱:ju.liu@sdu.edu.cn。
研究方向:肿瘤微血管新生调控、肿瘤微血管药物毒物反应、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机制。
科研水平和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他课题10余项,发表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SCI论文80余篇,部分发表在Blood、Circulation Research、PNAS USA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上。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创新奖、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获奖情况:2018年获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学术兼职:美国耶鲁大学访问教授(Visiting Professor);加拿大特伦特大学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美国细胞生物学会、美国血液学会、美国免疫学会会员;山东省医学会干细胞临床研究与应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俊,男,1979年4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山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邮箱:ggjun2005@126.com。
研究方向:实体瘤免疫治疗、肺癌耐药机制和逆转、肺癌转移机制和拮抗措施。擅长晚期肿瘤尤其是肺癌的系统免疫治疗,肿瘤重症患者的内科处理,免疫相关的毒性管理,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系统肿瘤等综合治疗。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访问学者(2012-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原济南年军区优秀人才津贴获得者,原济南军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十大杰出青年”,荣获三等功一次;Frontiers in Immunology、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精准医学杂志、肿瘤药学杂志编委;以第一作者或/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包括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Cancer Letters、JCI Insight、Frontiers in Immunology,总引用次数2600余次;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SCI杂志审稿人;主编/注译专著5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吴阶平医学研究基金1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研究基金2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全球/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30余项;获全军、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医疗成果奖3项。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呼吸道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青年理事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杨昆宁,男,1981年7月出生,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肿瘤学,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九部,科主任,邮箱:Yangkn168@163.com。
山东省优秀医保医师,潍坊名医。2006年7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后就职于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201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学习。研究方向:擅长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治,尤其是肺癌的精准靶向、化疗、免疫等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以及癌痛等姑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学术兼职:山东防痨协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基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小细胞肺癌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转移分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肿瘤精准治疗青年专业委员会肺肿瘤学组副组长,潍坊市医学会支气管哮喘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第三位)二项,完成省、市科研课题5项,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奖三等奖1项(第二位),潍坊市科技局二等奖1项(第二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肺癌相关的全国多中心Ⅱ、Ⅲ期药物临床研究7项,其中作为分中心主要研究者(PI)5项。
刘杰,女,1981年2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科主任助理,邮箱:sdjnljjie@126.com。
从事肿瘤治疗的研究与临床工作近2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综合治疗。担任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及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积极开展学术讲座,培养指导研究生9人,现已毕业4人。
先后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作为参与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学二等奖1项,济南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济南市第七批青年学术带头人、第三届济南市优秀青年技术骨干、济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南市卫生健康系统科技创新人才等称号。
学术兼职: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化疗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常务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细胞治疗技术与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魏红梅,女,现任青岛市中心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二科主任、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后,青岛大学、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市级引进人才。邮箱:13001776675@163.com。
目前任青岛市抗癌协会肿瘤综合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放疗肿瘤治疗分会热疗学组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学报审稿专家等职务。
参编各年度CSCO肿瘤心脏病学指南。指导在读研究生5名,毕业1名。研究生在我院“首届规培学员病例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优秀奖、在“CSCO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病例比赛”中获得二等奖、青岛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得三等奖、市级病例比赛二等奖。多次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青岛市攀峰学科专家组成员。
从事肿瘤内科相关的临床、科研工作30年。在胸部、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肿瘤靶向免疫治疗、肿瘤热化疗等方面有丰富临床和科研经验。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课题1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资助课题1项,中华国际医学交流科研基金1项,CSCO-抗血管生成科学基金3项;青岛市市南区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资助1项;青岛市卫生科研计划项目资助4项等。课题鉴定1项。先后在SCI、中华系列以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50余篇。
张楠,女,1975年5月出生,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济南市中心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医学科研(外事)部部长兼乳腺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邮箱:zlkzn2016@126.com。
1997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山大医学院获内科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肿瘤学博士学位。2012年赴德国艾森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进修肿瘤综合治疗。现为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医师、乳腺中心副主任、医学科研(外事)部部长,兼任山东省临床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医疗分会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乳腺专委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专业方向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治疗,以及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治疗。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济南市发展计划3项,省市级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分的11篇。先后荣获“泉城卫生科技明星”“济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卫生计生系统科技创新人才”“科教兴医工作先进个人”及“青年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研究生导师,共培养研究生14人,山东大学研究生6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5人,潍坊医学院3人;其中4人已毕业,剩余10人在读。
李敏,男,1982年3月出生,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科主任,邮箱:liminyingxiang@163.com。
从事肿瘤消融术、血管介入、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享受军队特殊人才岗位津贴,中日笹川医学奖学金(博士型)获得者;科室目前为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国家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国家卫健委肿瘤微创介入建设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PET-CT分子影像引导下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擅长骨转移瘤、胰腺癌、肺癌等疾病的微创治疗和内照射放疗。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军队自主科研项目、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济南市科技计划项目等;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各一项,发表SCI论著3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2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Frontiers in Surgery》副主编,《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等SCI期刊编委。
张金岭,男,1980年3月出生,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肿瘤教研室主任,临沂市人民医院肿瘤二科,科主任,医务部副主任(兼职),邮箱:Jinglinzhang_931@163.com。
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十余年,肿瘤内科学临床技能型硕士,肿瘤放射治疗学在职在读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访问学者(2014年半年,2017年3个月)。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工作,专注于神经系统肿瘤(脑肿瘤、肺癌等造成的脑转移瘤)、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等)的综合治疗。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联合项目共两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等厅级课题三项,《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审稿专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临床与病理》等杂志编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杂志《BMC Cancer》等英文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累计影响因子30分左右,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肿瘤防治研究》等发表论文30篇左右。对少见肿瘤病例和常见肿瘤特殊转移方式病例较有研究。
学术兼职: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伦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分会委员等。
宋青翠,女,1984年2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工作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邮箱:sqc0220@126.com
临床方面对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新辅助/辅助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有丰富的诊疗经验,能熟练处理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及疑难杂症。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寻找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有效靶点,探讨肿瘤表观遗传学。至今为至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市重点科研项目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及市重点项目,曾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7篇(最高影响因子11.161),担任Medical Science Monitor、Cancer Biotherapy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Oncology Letters等多个SCI杂志的评审专家。
学术兼职: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学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精准肿瘤学食管肿瘤学组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刘健楠,女,1981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内二科,邮箱:liujiannansun2013@163.com。
研究方向:实体瘤的内科、介入治疗,尤其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生、转移机制研究;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1项,吴阶平基金1项,烟台市发展计划2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
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消融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分会委员等。
陈剑,男,1973年4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邮箱:chenjianyt@163.com。
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山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医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临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干细胞学会干细胞技术与临床应用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等课题4项,教育部归国留学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40余篇。
孙萍,女,1969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内科,烟台毓璜顶医院副院长,邮箱:sunping20039@hotmail.com。
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学科带头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基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SCI论文24篇,影响因子最高分76.2分,其中通讯作者影响因子最高分(Molecular Cancer)37.3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为Front Cell Dev Biol、AO-GI等SCI杂志编委和审稿人。担任山东省医学会、医师协会、抗癌协会多个分会的副主任委员。
曹丽丽,女,1983年6月出生,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淄博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邮箱:cll-0630@163.com。
日本广岛大学医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胸部肿瘤相关临床及转化性研究,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淄博市重点研发计划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省市级课题3项,目前可支配资金为22万元。近年来,作为通讯及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发表SCI论文4篇,兼任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协作分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临床肿瘤委员会委员等。
宋海平,女,1974年3 月出生, 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青岛市中心医院,肿瘤内一科,邮箱:ningxiaoningbei@163.com 。
从事肿瘤内科工作26年,医术高超,技术精湛,擅长多种肿瘤综合治疗。被评为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
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山东省卫生厅课题1项、青岛市科技局课题1项、青岛市卫健委课题2项。以主要研究者参与省、市级课题3项,近年来课题经费超过百万元。主持青岛市肿瘤专家工作站,运行3年,获“青岛市优秀专家工作站”。发表SCI 论文8篇,核心期刊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高分SCI 论文6篇。
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山东省医学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获“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荣誉称号,主持青岛市肿瘤专家工作站,获“青岛市优秀专家工作站”,获 山东省健康促进教育学会科技奖三等奖一项,获青岛市第三届“健康杯”职工创新成果擂台赛 优秀奖一项,获第十届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大会,优秀奖。
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 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姑息治疗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综合治疗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倾囊相授。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青岛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称号。
全艳春,女,1987年8月生,副研究员,博士,临沂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邮箱:quanyanchun@163.com。
基础医学博士,临沂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医药》杂志审稿人。2010年毕业于临沂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6年于华东师范大学硕博连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7年进入临沂市人民医院工作,2019年进入临沂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肿瘤免疫靶点分子的筛选、抗肿瘤药物的筛选以及抗肿瘤机制方向的研究。自参加工作以来以项目负责人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项目等课题5项,其中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发展计划项目已结题。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重点项目等课题6项。发表论文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中华核心期刊论文1篇,单篇影响因子12.12分参与发表SCI论文9篇。已参与人获得中过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三等奖、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及临沂市第十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
朱晓松,女,1991年12月出生,博士,副主任技师,硕士生导师,临沂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邮箱:zxs_sdu@163.com。
2018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药学院,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山东大学与临沂市人民医院联合培养博士后。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药科研产业化分会委员。研究方向主要为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
陆玉成,男,1983年1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临沂市人民医院生物样本库,科室副主任,邮箱:luyu-20@163.com。
2010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中心体扩增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及其分子机制;中药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6项,主持省市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1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荣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优秀成果一等奖、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兼任山东省医师协会组织样本库及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再生医学分会”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小细胞肺癌分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干细胞学会细胞资源库委员;《安徽医药》杂志审稿人。
朱健,男,1980年9月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物理技术科,副主任(正科级),zhujian@sdfmu.edu.cn
2013年3月,获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13.4,获法国雷恩第一大学信号处理与通信专业博士学位。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入选科技部“中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项目,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研究方向:肿瘤放疗物理技术。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项。成果为首获山东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教材”奖1项。参编中文著作6部,包括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肿瘤放疗领域顶级期刊等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累积影响因子57.56分(2022.10.12)。主持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5项向企业转化,相关产品获中、美FDA认证,并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纽约质子中心、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附属医院、韩国国家癌症中心等放疗单位应用。
孟雪,女,1981年1月出生,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山东大学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及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邮箱:mengxue5409@126.com.
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长江学者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第十届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省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中青年优秀保健人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肿瘤医院“十百千”人才及“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与免疫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等重要学术兼职。从事胸部肿瘤精准诊疗方向的临床和科学研究数十载,依托全国规模最大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积极开展胸部肿瘤精确放疗新技术,带领团队发挥多学科协助研究的优势,围绕肿瘤放疗靶区精准勾画、筛选放疗抗肿瘤免疫反应相关标记物、放射损伤规避三大难点展开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肿瘤学领域TOP 10期刊JAMA ONCOL、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SNMMI)官方杂志J NUCL MED、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官方杂志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等发表SCI论文50篇,累计影响因子322.12。主持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为首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山东省科技创新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第十一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等。
尹永硕,男,1978年5月出生,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三病区,邮箱:yyshuo2013@163.com。
擅长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个体化规范化手术及化疗、内分泌、靶向、免疫等系统性综合治疗,并专注于乳腺癌术后乳房整形重建,乳腺癌保乳整形,健侧乳房对称性缩乳上提术,乳头再造及乳晕整形修复,腔镜隆乳、自体脂肪隆胸,巨乳缩小固定术等。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MSKCC)访问学者,目前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专业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肿瘤分会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常委等多项学术任职,近年来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济南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项目等课题,近年来发表SCI论著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持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显微外科专业资格证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房再造专业资格证书。
鞠芳,女,1972年7月出生,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肿瘤放疗中心主任兼肿瘤放射治疗三科主任,放射肿瘤学二级学科负责人,放射肿瘤科住培基地主任,青岛市肿瘤性疾病质控中心主任。邮箱:jufangjufang@sina.com
山东大学医学院肿瘤学博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日本藤田医科大学附属病院访问学者。从事肿瘤的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擅长精确放疗,重点研究胃肠道肿瘤、乳腺癌、肺癌等。目前承担课题2项: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疗对肠道菌群、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及放射性肠炎发生机制的研究,YC-1通过HIF-1α/VEGF通路调控结直肠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承担药物临床试验项目5项。近5年发表通讯作者/第一作者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5篇,Low-temperature Photothermal-Chemotherapy Enhancing Tumor Immunotherapy by Tetrahedral Framework Nucleic Acids Nanogels 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响因子15.1;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开展多项精确放疗新技术新项目,获青岛市卫生健康系统创新成果展擂台赛二等奖1项。
青岛市卫健委多届优秀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女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抗癌协会肿瘤分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医学伦理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梁婧 女,1975年8月生,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兼肿瘤内科主任。邮箱:liangjing0531@163.com。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 Moffitt综合癌症中心老年肿瘤学专业、哈佛大学医学院国际临床专家攀登计划(CLIMB-CSRT)访问学者。第一批山东省中青年优秀保健人才,山东省保健委员会省级重点保健对象联系医生,山东省十佳青年医师。
临床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全程化管理,包括新辅助、术后辅助及姑息化疗;肿瘤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癌性疼痛评估和干预;老年肿瘤患者的综合功能评估及肿瘤全程化管理;肿瘤患者全程营养关注、阶梯式营养治疗;肿瘤患者的免疫监测、肠道微生态评估等长期生存健康指导等。参与撰写多部指南与专家共识:《中国日间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编委,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肿瘤整合治疗技术指南:肾脏保护》2023版副主编,《中国肿瘤整合治疗技术指南:肠道微生态技术》2023版执笔编委,《肠道微生态与肿瘤治疗相关消化系统并发症管理中国专家指南》执笔专家组成员,《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intestinal micre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digestive trac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umor treatment(version 2022)》及《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fected with SARS-CoV-2.》共同第一作者、《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创新诊疗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编委。2022年荣获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编委会“学术先锋奖”。山东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外聘专家。
主要致力于肿瘤微环境、微生态与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近5年主持完成或主要参与人参加的科研课题包括: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结肠癌肠道微生态精准检测评估干预的系统研究》(2018CXGC220)、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微波消融治疗结肠癌肺转移瘤上调免疫检查点SIRP-α和PD-L1表达对远隔效应影响的机制研究》(ZR2022MH066)、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丁酸梭菌活化TLR4-sCEACAM1通路促进肠道炎症局部淋巴管新生在结肠癌一级预防中的作用》(2019GSF108188)、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极化Th17细胞对过继性CTL细胞抗肿瘤效应的调节》(ZR2013HQ017)、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补体因子H(CFH)抑制肺腺癌微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2017GSF218037)。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3篇。主编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著作2部《肿瘤微生态》、《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获山东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三等奖2次,2017年度“山东省优秀预防医学科技工作者”称号。
主要社会兼职:担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癌前病变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生态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肾脏病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委员等。
在省内肿瘤内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近年来积极主持或参与肿瘤规范化诊疗及指南的巡讲,推动恶性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同质化和个体化。
李振江,男,1987年10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物理技术科副主任,邮箱:zhenjli1987@163.com。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科学可视化和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治疗。研究成果包括多维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辅助诊断和精确放射治疗等,近五年(2020-2024)来发表SCI论文26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18篇,撰写和参编学术著作1部。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物理技术科副研究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为首获山东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为主获山东省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放疗医师分会青年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分会委员。
仲晨,副主任医师,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肿瘤治疗研究中心,自2004年起从事肿瘤治疗工作,并于2011年取得第三军医大学肿瘤学专业博士学位。擅长多系统肿瘤综合治疗,尤其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发表多篇高影响因子SCI文章。邮箱:zhongchen0504@sina.com
闫丽,女,1972年5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临沂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一病区,职务主任,邮箱:yanli1995@126.com。
临沂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肿瘤基地主任。曾获得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主持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一项,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发表SCI论文10篇,Medline数据库收录一篇。
研究方向:胸部肿瘤综合治疗,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社会兼职:国肿瘤放射治疗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准医疗分会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疗医师培训联盟副主委,山东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专委会副主委,山东省医学会姑息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委,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医疗分会常委,山东省研究型医院精准肿瘤学分会常委,山东省研究型医院精准肿瘤学分会食管癌学组副组长、常委,临沂市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临沂市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沂市医师协会第一届肿瘤疾病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杰,男,1984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邮箱:sunjiehm@zju.edu.cn。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恶性血液及实体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次发现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不足导致DNA去甲基化酶TET2因过度乙酰化而抑制,促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干细胞扩增的机制,验证了SIRT1激动剂治疗MDS的潜在价值;揭示了TET2抑制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MDS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可保护TET2活性的MDS治疗新方案;阐明了Ras突变抑制DNA去甲基化关键酶TDG,导致胰腺癌细胞凋亡耐受的机制,验证了钙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近五年来在Cell Stem Cell、Cancer Cell、Blood等杂志论文20余篇,论文总被引1100余次,谷歌H指数19。
研究方向:恶性血液及实体肿瘤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专业擅长:表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奖励:美国血液学年会摘要成果奖(2016,2017);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6)。
胡旭东,男,博士学位,山东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二病区主任医师,1998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系,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2010-2013年博士后。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3年,2009年赴美国Georgetown University Lombardi肿瘤中心访问学者;2014年赴美国Monmouth Medical Center学习TOMO螺旋断层放疗;2018年赴美国麻省总院肿瘤中心临床学习立体定向放疗。社会兼职:中国肿瘤放射治疗联盟(CRTOG)副秘书长,山东省医师协会放疗分会住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兼秘书。
联系方式:drhuxudong@163.com
魏玉春 肿瘤学博士、博士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二病区科主任助理,研究方向:肿瘤精准放疗,联系方式:yuchunwei0000@foxmail.com。山东省优青,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省级领军人才。兼任山东省医师协会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质控分会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女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肿瘤防治杂志青年编委。主持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国自然青年基金等课题8 项,总科研经费 400 余万元,为首/为主荣获为首或为主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共 10 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FAPI Compared with FDG PET/CT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and Metastatic
Lung Cancer. Radiology. 2023 Aug;308(2):e222785.(中科院 1 区,IF=19.7)
[18F]AlF-NOTA-FAPI-04 PET/CT for Predicting Pathologic Response of
Resectable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o Neoadjuvant
Camrelizumab and Chemotherapy: A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J Nucl Med.
2024 Sep.(中科院 1 区,IF=11.08)
Early detection of radiation-induced myocardial damage by [18F]AlF-NOTA-FAPI-04 PET/CT imaging.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22 Sep 19.(中科院1 区,IF=10.057)
Response prediction using 18F-FAPI-04 PET/CT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J Nucl
Med. 2022 Oct 13:jnumed.122.264638. (中科院 1 区,IF=11.082)
[18F]AlF‑NOTA‑FAPI‑04: FAP‑targeting specifcity, biodistribution, and
PET/CT imaging of various cancers,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22
Jul;49(8):2761-2773.(中科院 1 区,IF=10.057)
[18F]AlF‑NOTA‑FAPI‑04 PET/CT uptake in metastatic lesions on PET/CT imaging might distinguish di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lung cancer,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22 Apr;49(5):1671-1681. (中 科 院 1 区,IF=10.057)
Tumor angiogenesis at baseline identifed by 18F-Alfatide II PET/CT may
predict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J Transl Med. 2022 Feb 2;20(1):63.(JCR Q1 区,IF=8.44)